切换频道
首页 > 读书故事 > 读书故事
一个非典型“渣男”的爱情往事
上传日期:2020年7月31日  浏览次数:1378

01


你是“好色之徒”吗?

 

听到这个问题,我猜大部分人都会心中一凛,继而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我不是,才没有,别瞎说……

 

相比大家的如临大敌,唐朝有个哥们就很实诚,直接大剌剌地说:

 

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淫行耳。余是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

 

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流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意思是:

 

登徒子之流,算什么好色者?不过皮肉之欲而已。

 

像哥这种看到佳人尤物便会倾心以慕的痴男情种,那才是正儿八经的好色之人啊!

 

这话要出自普通人之口,群众们肯定嘘声一片:

 

醒醒吧大兄弟,说得跟佳人尤物多爱搭理你一样……

 

但,由本篇的主人公讲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因为人家可是大名鼎鼎的《莺莺传》作者、限制级“艳诗”首创者、情史八卦一箩筐的中唐才子——元稹同学。

 

看到这,想必大家已经个个点头如捣蒜:

 

艾玛,论好色,墙都不服,就服他!

 

02


 

来,让我们一起回到贞元十五年,见证下元大帅哥是如何知行合一地践行“余是真好色者”这句自我宣言的。
 
那一年,我们的元稹欧巴刚刚20岁,青春葱茏,风华正茂,在河中府任职一个小小官吏。
 
官小事少,便终日四处游冶。
 
当时河中府辖区内的蒲州东郊,有一著名寺院,名曰“普救寺”,香火盛极。
 
因寺中方丈精熟诗文,元稹便隔三差五来访,与方丈谈经论道。
 
方丈爱其才华,常常将其留宿寺中,后来更干脆专设客房,任其随意借住——是为“西厢”房。

当时的元稹何曾想到,在这佛门清净地,一段闻名千古的爱情故事正待他粉墨登场、倾情演绎。
 
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冬天,有一崔氏孀妇携一双儿女自博陵归长安,途径蒲州,亦投宿于普救寺。
 
元稹与其同宿寺中,闲来攀谈家世,意外发现崔氏竟为自己远亲姨母,多年未见,以致相见不相识。
 
不几日,因当地驻军统帅去世,军队哗变,士兵们在蒲城作乱,大肆劫掠。
 
崔氏大为惊骇,其一介妇人兼稚子弱女,路途中又携着万贯家财,遭此动乱,何以自保?
 
关键时刻,我们元稹欧巴的主角光环应验了。
 
元同学官职虽小,但潇洒爱耍,平日里常和各兄弟单位的同僚们一起喝酒撸串,打成一片。
 
故此兵乱发生后,他镇定自若,随手一个电话就让军中将领派了大队人马守护普救寺,解了姨母的后顾之忧。
 
一场动乱催生的风流奇缘,就这样揭开序幕。
 

03

 

军乱结束后,已是来年春时。

 

感于元稹护其一家周全,崔氏特地设宴答谢。并正式叫出自己的一对儿女拜见元稹,行兄长之礼,以示不忘活命大恩。

 

元稹就此见到了自己十七岁的远房表妹——崔莺莺。

 

只见其在母亲的千呼万唤之下方才娉婷而出,一袭素服,不施粉黛,却“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一见之下,元稹立时惊为天人,目为之炫而神为之迷,魂为之销且魄为之夺:

 

艾玛,这不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所心心念念的“物之尤者”嘛?!

 

此后,宴席上姨母说了些啥,元稹全无所闻,满心满眼装的都是表妹清丽绝俗的倩影。

 

期间他也曾鼓起勇气,试探搭话,结果妹子全程高冷,一言不答。

 

宴会之后,无由再见,元稹思之若狂,以致“食忘饱,行忘止”;神魂颠倒之下,拉来莺莺的婢女红娘大诉衷肠,请其代为传情达意。


没想到,红娘听了完全不买账:

 

喜欢我们小姐就三媒六聘来提亲呀,找我有啥用?

 

元稹一听,赶紧甩出苦情牌:

 

好姐姐,三媒六聘少说也得三四个月,到时我早都相思致死、枯骨一具了,还娶个毛线亲?您且给我烧香吧!

 

这事儿要换个老成人儿在场,说不定会狠狠怼回去:

 

好嘛,三四个月都等不了,您那是喜欢吗?你那是馋人家的身子,下流!

 


然而年轻的红娘同学就单纯得很,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不说,还帮着出谋划策起来:

 

我们小姐是矜持自重的正经姑娘,随意告白肯定没戏。

 

不过呢,她是个文艺女青年,最喜诗词歌赋,你要不投其所好,写诗撩撩看?

 

元稹一听,大喜过望,满腔相思化为滔滔诗情,两首《春词》挥手即就:

 

《春词》

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 

莺藏柳暗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啧啧,果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两首诗里不仅都暗藏了“莺”字,最后一句更撩得明目张胆,借东汉阮肇入天台山被仙女招为夫婿的典故隔空喊话:

 

妹纸呀妹纸,你何不像“水浮花片”那样顺流而出,和我这个有情郎双宿双飞呢?

 

委托红娘递诗传情后,元稹忐忑地等待着表妹的回音。

 

没想到,事情进展出奇地顺利,当晚,红娘就带来了莺莺的答复:

 

《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元稹展信览毕,喜之不尽:

 

一则喜的是,表妹居然同意了。诗中分明暗示自己可于明日月圆之夜,翻过篱笆,与其花园幽会;

 

二则喜的是,没想到妹子不仅长得俏,诗才还这么好,这是什么天仙人物哇!

 

此时,被爱冲昏头脑的元稹哪会想到,才貌俱佳的莺莺表妹要给他的“惊喜”可绝不止此。

 

04



第二天,元同学深觉度日如年,魂不守舍。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初降,圆月将升,他便迫不及待逾墙赴约,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然而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却不是脑海中预想了无数遍的才子佳人、花前月下,你侬我侬、互诉衷肠……

 

取而代之的,是——一堂严肃认真的思想品德课!

 

姗姗而来的表妹非但没有投怀送抱,反而面色冷峻地告诫他不应仗着有救人之恩就心生邪念……更义正严辞斥其轻薄如此,与肆意劫掠的乱军又何异之有?!

 

一通犀利说教之后,姑娘幡然转身,决绝而去。

 

徒留元稹风中凌乱,十脸懵逼:

 

尼玛,还以为自己是个情场猎手,没想到人家妹子才特么是高段位。一首小诗回得人想入非非,结果转头就翻脸不认账,一盆冷水浇你个透心凉……

 

初战不捷,元稹深感无计可施,熊熊爱恋之火只得独自燃烧……

 

谁成想,不几日后,事情竟又峰回路转,奇变陡生。

 

某夜,正当元同学辗转难眠,哀叹佳人再无可及时,红娘却携被抱枕,捧着莺莺推门而来:

 

人都给你整屋里了,还睡个毛线,赶紧滚起来谈情说爱!

 

是时,斜月晶莹,幽辉半床,眼前的莺莺眉目低垂、不胜娇羞,全没了平日的端庄高冷。

 

元稹痴痴良久,恍如梦寐:

 

艾玛,之前表白骂成狗,如今深夜径自来,妹子您这玩的是哪一出?!

 

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啊有木有!

 

嗯,所谓女人心,海底针。

 

资深女文青莺莺同学这一通迷之操作,我猜不仅元同学掐着大腿怀疑在做梦,围观群众们也都目瞪口呆、瓜皮掉一地:

 

姑娘啊,精神分裂这病可不好治!

 

呵呵,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眼前的一幕绝非元稹梦境,更非姑娘乱了心性,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

 

莺莺对表兄同样是一见钟情,芳心早许……


05


 

听到这,个别暴躁群众估计要开启咆哮模式了:

 

那前面的思想品德课,到底几个意思哇?!

 

别急,接下来就让我这个业余初级情感专家,试为大家分析一二。

 

我说莺莺同样心仪元稹欧巴,那是有理由的。


首先,我们元稹同学长的帅。

 

在《莺莺传》里,他给自己描述的自画像是:

 

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

 

你看,一派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之相。而且还带点小清高、小孤傲,对文艺女青年的吸引力简直百分百。

 

关于元同学是美男子这一点,我们还有确凿的旁证——

 

比如,他的死党白居易,夸他“仪形美丈夫”、“君颜贵茂不清赢”,意思就是元同学不仅颜值高、仪态好;还体格健美,颇有阳刚之气……

 

(啧啧,老白的潜台词真是呼之欲出:微之好有型喔,我要是女的我都想嫁,嘻嘻……)

 

除了长得帅,显而易见的,还有才华高。

 

文采嘛,前面的情诗我们都领教过了。毕竟是能和白居易搞文学组合的人,能差到哪里去?

 

此外,人家元同学还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无所不精:

 

能唱犯声歌,偏精变筹议。含词待残拍,促舞递繁吹。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不,我们元稹欧巴还写得一手好字!《宣和书谱》里说他的楷体字是:

 

自有风流蕴藉,挟才子之气,而动人眉睫也。

 

啧啧,你说这么一个眉目如画、潇洒倜傥而又多才多艺的表兄往你跟前一站,你是莺莺你动心不?

 

我看何止是动心,想直接扑上去的迷妹估计也是大把。

 

可莺莺能这样吗?

 

不能呀,人家可是封建社会里家教严束、恪守礼法的大家闺秀。

 

所以,在接到表兄的情诗后,她虽一时芳心难抑,回了那首柔情蓄蕴的《明月三五夜》,但冷静下来后,男女大防的理智却又重新占据上风。


以致虽去赴约,却违背本心,拒表哥于千里之外……

 

可心弦毕竟已被拨动,再加上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红娘帮着煽风点火、两边撺掇,莺莺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背弃封建礼教,奔向自由爱情!

 

于是,也就出现了前文中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幕。

 

06


 

让我们再回到当时——

 

被佳人从天而降而彻底整懵圈的元稹,对妹子这曲折的心路历程一时虽未必参悟得透,但朝思暮想的心尖尖上的人忽在花香月明之夜盈盈而来、眉目含情,试问天下男子又有哪个能坐怀不乱呢?

 

于是,春宵一度后,元同学的艳诗名作《会真诗三十韵》,诞生了: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

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

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

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

 

开头先交代了月夜幽会的环境氛围,最后则是两情相誓,互赠信物。

 

中间的内容嘛……由于比较限制级,我表示拒绝翻译。

 

非要说点什么的话,感觉可以提炼概括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目测秦观已在提刀赶来的路上)

 

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曰:

 

元和以后, 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

 

嗯,可以说是丝毫没有冤枉元同学了。

 

07

 

回到故事中。

 

一夜欢会后,正当元同学以为从此能和表妹郎情妾意、比翼双飞时,莺莺却像白居易诗中描述的那般: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如朝云飘散,十几天闭门深闺,杳无音信。

 

再次迷惘不解的元稹,只得托付红娘把刚刚写就的《会真诗三十韵》转交而去,再表衷肠。

 

收到这首诗后,莺莺可能终于确信表哥对自己的感情并非一时色起,而是实属真心;于是她再次鼓起非凡勇气,彻底背弃礼教束缚,一头扎进了爱海情波之中:

 

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

 

自此,她暮来朝去,夜夜与元稹西厢私会,两情缱绻,难舍难分。

 

一个月后,元稹西去长安,报名当年秋天的吏部考试。事一甫毕,他便重回蒲州,再会莺莺。

 

在元稹那些日后追忆的诗文中,我们仍可一窥当时这对爱侣的甜蜜日常:

 

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

 

忆得双文笼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

 

……

 

诗中的“双文”,即暗指莺莺。

 

你看,二人有时屋内诉情衷,有时静夜荡秋千、有时月下捉迷藏,还有时园中嬉闹、插戴满头花草……跟天底下所有热恋的人儿没什么两样,只要在一起,不管做什么都是幸福的味道。

 

可惜,最后还是应了那句千年不破的老话——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转眼间,春去秋来,吏部考试的日子到了,元稹必须再赴长安。

 

临行的前夜,莺莺为其鼓琴送行,然而数声之后,便琴音哀怨,难以成调;最后一曲未终,便情难自已,掷琴洒泪,掩面而去……

 

或许,聪颖如她,在此刻便已然预料到了故事最终的结局。


08


 

元稹至长安应吏部试,初战不逮。

 

素有大志的他深受打击,不敢再溺于儿女私情,就此滞留京城,刻苦复读。

 

初时还有礼物书信寄达莺莺,但随着其为了博取功名而不断拜谒高官豪门希求引荐,他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想要出人头地、步入仕途,门第和权势的力量实在太重要了!

 

恰在此时,他通过好友李绅(写“汗滴禾下土”那位)结识了官任京兆尹的韦夏卿。

 

“京兆尹”一职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韦家权势可想而知。

 

韦夏卿对一表人材而又年少才高的元稹十分赏识。而且好巧不巧,他家里还有一位备受宠爱、待字闺中的小女儿——韦丛。

 

此时,就不得不交代一下元稹的家世。

 

其八岁丧父,门势衰微,跟随母亲投靠舅族,寄人篱下;儿时连学堂都去不起,全靠其母亲自教授。

 

为了尽早自立,他没能像白居易、刘禹锡一样苦读到二十几岁再参加最为荣耀的进士试,而是十四岁就孤身赴长安,考取了相对容易的明经科,盼能尽早谋生养家。

 

想想看吧,连苦大仇深的杜甫杜大叔都啃老啃到了三十多岁,才到长安考进士、找工作,相形之下,元同学的成长经历真可说是相当艰辛了……

 

所以,当身居高位的韦夏卿伸出橄榄枝,意欲招其为乘龙快婿时,急切想要改变命运的元稹意识到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机会。

 

此念一动,其对莺莺的“始乱终弃”也即在所难免了。

 

于是,在离开蒲城三年,并终于通过吏部考试而授官校书郎后,元稹与韦丛成婚。

 

一梦何足云,良时事婚娶。

当年二纪初,嘉节三星度。

朝瞬玉佩迎,高松女萝附。

韦门正全盛,出入多欢娱。

 

你看,娶到家世显赫的高门贵女,春风得意之际,从前和莺莺的缠缠绵绵就成了“一梦何足云”了。


09


 

元稹可能完全不会想到,因为背弃了莺莺,自己几乎成了唐代诗人中最为声名狼藉的一个——硬是被围观群众们连追带堵,骂了一千多年的“渣男”。

 

对此,我猜他或许会觉得蛮冤:


自己虽娶了韦丛,但莺莺也有另觅良人,结局并不悲凉;何况除此外,自己这辈子也并没啥其他大的黑点嘛。


说的倒也是——

 

娶韦丛虽有攀附豪门之嫌,但成婚第二年,岳父就过世了,并没给他的仕途带来多少实际的帮助。

 

可他和韦丛却一直是恩爱甚笃的,后来韦丛早逝,他写过很多情真意切的悼念诗。

 

比如,新年时想起过世的妻子,自己一个人偷偷哭泣、背月而眠: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又比如,醉酒后忘记爱妻已逝,喊着她的名字问东问西,醒后看到旁人哭了,还觉得很奇怪: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还有大家更为熟悉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此等锥心泣血之句,非有真情实感,焉能为之?

 

家庭中,他算得是合格丈夫;仕途上,他则刚直不屈,胆气惊人。

 

任监察御史时,查办贪官污吏,直接是一串一串往下撸,得罪了数不清的官场大佬。一生虽四处被贬,但每到一地,都颇有政绩,是个很有实干精神之人……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

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

 

你看看,他这表达人生志向的诗,比白居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境界上还要更高一筹。

 

说到底,他的综合人品并没那么不堪,不然也不能和路人缘超好的白居易做了一辈子的莫逆之交。

 

那么,问题就来了:

 

本就不是所有恋爱都能开花结果,白居易也没娶成湘灵嘛,分手的人千千万,为啥大家偏偏只骂元同学呢?

 

10


 

解铃还须系铃人。

 

答案还得从《莺莺传》上找。

 

在这部自传小说里,对于因何背弃莺莺,张生给了这么一段冠冕堂皇的解释: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翻译过来就是:

 

崔莺莺太美了,是尤物、是妖孽,变幻多端,红颜祸水啊!

 

我的品德战胜不了她的诱惑,所以只能克制自己的感情,抛她、离开她!


啧啧啧,你瞅瞅这清奇的脑回路,都能把人气笑有没有……

 

爱慕时夸人家是仙女,想分手就怪人家是妖孽,敢情群众们还得发面锦旗,夸你分得好分得妙是不是?


为了强行洗白自己,不惜如此污蔑曾经的恋人,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分手见人品”——就问大家不骂你骂谁?!

 

而且,这还不算完,大概与《莺莺传》同期,元同学还写过这么一首诗:

 

有美一人,于焉旷绝。

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

况三年之旷别。

……

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而攀折。

我自顾悠悠而若云,

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

……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

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

……

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古决绝词》

 

大致意思是:

 

我爱着一个绝代佳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如今我们已阔别三年,我的思念可想而知!

 

我们长久分隔,而她又艳若桃李,一定会引得众人攀折。

 

我如浮云般在外漂泊,如何能确保她像白雪一样坚贞洁白?

 

我固然首先得到了她,但又怎能保证她不会被别人夺去呢?

 

彼此像牛郎织女般天河相隔,什么事儿都有可能发生呀!

 

我严重怀疑莺莺如果能读到这首诗,会不会甩飞手机,吐血三升,然后自插双目:

 

老娘真特么瞎,当初怎么就看上这么一人……

 

说实话,这首诗的确太过太小人之心。

 

别说女人们义愤填膺,连男人们都看不下去,纷纷扔刀子:

 

清人冯班评说:

 

微之弃双文,只是疑她有别好,刻薄之极。

 

近人王桐龄表示赞同:

 

明明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疑莺莺别有私矣。

 

国学大师陈寅恪也补上一刀:

 

呜呼,微之之薄情多疑,无待论矣。

 

……

 

嗯,前辈们批评的都很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

 

元同学究竟为什么要在《莺莺传》里写那段令人吐槽无力的渣男语录?又为什么要写这首招黑无数的薄情之诗?


戏这么多,难道仅仅因为欠骂?!

 

答案很显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依然藏在他和莺莺的故事里。

 

11


 

《莺莺传》的最后,男已婚、女已嫁,元稹有次经过莺莺婚后的住处,忍不住登门拜访,求以表兄身份一见。

 

莺莺的夫婿传话后,她却始终不肯出来。而是让婢女传了一首诗: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元稹于是怅然而去。

 

几天后,他要离开当地时,莺莺又遣婢女传诗一首: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既然已舍弃了我,何必再来打扰。还是把曾经对我的心意,用来好好珍惜您的妻子吧。

 

——啧啧,瞅瞅人家莺莺这境界,分手了不撕逼不怨愤更不搞什么暧昧,还能为前任的现任着想……甩前面各种强词诡辩的元同学一万条街啊!!

 

我不清楚元稹是怀着什么心情离开的,我只知道从此他们就散入茫茫红尘,再也没有了彼此的消息。

 

但,元同学对莺莺的怀念却终生未息。

 

元和四年,元稹三十岁,任监察御史出使四川,夜宿嘉陵驿站。是时墙外花香浮动,月照半床,一如自己与莺莺西厢初会之情景,他由是心潮起伏,彻夜难眠: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

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一句“无人会得此时意”,恰将隐秘心事泄漏无疑。

 

有时,佳人也会盈盈入梦,醒来后,他感到仿佛又一次经历了那别离的凄痛:

 

《梦昔时》

闲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

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山川久已隔,云雨两无期。

何事来相感,又成新别离。

 

元和十四年,元稹四十岁,去往外地上任的途中。某个清晨,他被远处寺院的钟声惊醒,二十年前普救寺的往事便蓦然间涌上心头: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娃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直到临终的前一年,看到“花枝满院”“月入斜窗”之情状,他对莺莺那深藏心曲的隐秘之情依然会被深深搅动:

 

凤有高梧鹤有松,偶来江外寄行踪。

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

心想夜闲唯足梦,眼看春尽不相逢。

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

 

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永恒的爱恋,深沉的思念,在这个酷似当年情景的春夜里,都化作无比的寂寞和失落……


12


 

至此,前面问题的答案也就昭然若揭了。

 

那就是,元稹之所以在《莺莺传》中做“红颜祸水”的文过饰非之论,又于诗中对莺莺无端揣测诋毁,乍看都是为自己背弃莺莺而狡辩自护,但最根本的原因——

 

大抵,是因为他依然深爱着莺莺啊!


只不过,这爱显然已因他的自私而呈现出扭曲的形态:


因为依然爱,却又不得不为了前途而忍情舍弃,才会不断编造这种种缘由自我麻痹,强行使分手的行为合理化,以此来摆脱那难以自持的矛盾和痛苦。

 

可惜,这些话既没骗得过世人,更骗不了自己。

 

从前,我在其他文章中只要提及元稹,必骂渣男,鄙夷之极。而如今,我只想一声叹息——

 

他固然放弃了莺莺,但那从未消逝的爱与思念,却何曾放过他?

 

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中,有过一段经典台词:

 

当你不可以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这份心情,其实元稹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写了出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来源:微信公众号“周公子爱读书”

新书推介更多>>
  • 沈从文《边城》中的爱...
    作者:胡秀红 (沈从文)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人们对它评价...[详细]
  • 这3本温暖心灵的治愈系...
    1. 《蓝色咖啡馆和绿色咖啡馆》 作者: [英]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有的...[详细]
  • 名家字画赏析!!!
    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古代多用来指道德高尚者 能承担重大任务,现在多用来指以崇高的 道德...[详细]
  •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
    内容简介: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详细]
  • 不受伤,跑到100岁
      内容简介:   从20岁到100岁,上百万人受益的跑步法   跟随杰夫·盖洛威(...[详细]
  • 版权所有 海南省求是全民阅读俱乐部
    电话:0898—66196085 总编辑直线:18689817181 QQ:3281430373  琼ICP备15003435号 邮箱:hnquanminyuedu@sina.com
    技术支持:易讯天空
    扫描二维码
    下载学习通APP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全民阅读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