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频道
首页 > 读书故事 > 读书故事
1796年,一个盛世的幻灭
上传日期:2020年7月31日  浏览次数:1391

1796年正⽉初⼀,紫禁城举⾏了盛⼤的禅位典礼,乾隆将皇位传给了⾃⼰的⼉⼦嘉庆,并宣布普免明年全国的地丁钱粮。

 

这是乾隆一生中最完美的压轴戏,自己当政以来,国泰⺠安,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缔造了⼀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如今,他还能让帝国最⾼的权⼒平稳交接,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乾隆志得意满,自己的⽂功武略应该已经超越了历朝历代的所有帝王,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第⼀完人。


然而,打脸总是来得飞快。压轴戏之后的第6天,川楚边境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这场起义彻底撕碎了康乾盛世的幻梦,乾隆的一生心血,全部灰⻜烟灭。


一、帝国人口增长的压力


这场起义爆发的原因,表⾯上看起来是乾隆晚年清政府吏治松弛,贪腐严重,导致官逼⺠反。但本质的原因应该是人口增长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国⺠⽣活的极端困苦,为社会动乱提供了温度、水分都很适宜的⼟壤。

 

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并收复台湾,中国内部的战争告⼀段落。此后,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修养生息,中国的⼈口数量直线上升,相继突破2亿、3 亿⼤关。英国马嘎尔尼使团的副使斯当东甚至估计中国的人口达到了3.5亿。

 

人口的野蛮生长,固然是清政府⼀项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这也为清政府埋下了⼀颗随时爆炸的地雷。因为中国的人口在呈几何级数增⻓,⽽粮⻝却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僧多粥少,就会导致粮价和土地租佃价格的直线上升。早在1709年,康熙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免除天下钱粮的谕旨中说,“户虽增而土田并⽆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其谋⽣焉能给⾜?”。


第⼆年,他⼜说“⺠⽣所以未尽殷⾩者, 良由承帄既久,户⽇蕃,地不加增,产不加益,⻝⽤不给,理有必然。朕洞瞩此隐,时深轸念”。

 

不过,压力在康熙时代并未成为社会主要问题,因为当时全国⼈才刚过1亿⼤关,⽽且 清朝的领⼟也还在扩张。领⼟的扩张可以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耕地,更多的耕地可以带来更多 的粮⻝产量。这就像美国的⻄进运动⼀样,东海岸⼗三州的农⺠可以去辽阔的⻄部垦荒种地, 缓解东部地区的⼈压力。因此,康熙时代只有江宁、苏州、上海、 福建这⼏个地⽅成为缺⽶区,需要从其他省份调配粮⻝。


但是到了康熙晚年, 压力带来的贫困问题日趋显现。雍正刚⼀上台, 就对各省督抚说,“国家休养⽣息,数⼗年来,户⽇繁,而土田⽌有此数,非率天下农⺠竭耕禑,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


然而,雍正帝⽆法缓解⼈,以⾄于乾隆初年,⽶价昂贵的情形,已经遍及全国。沃野千⾥的天府之国四川,雍正⼋、九年(1730、1731)时,⽶价每⽯价格为 4到5钱,到了乾隆⼗三年(1748)时价格增⻓到每⽯1两,最少也 8、9 钱。四川这种粮⻝⾼产区的⽶价尚且翻倍,其他那些粮⻝产量⼀般般的省份的⽶价,就更可想⽽知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登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清代粮价资料库”,⾃⾏检索1736年以后各省按⽉向皇帝奏报省属各府及直⾪州厅的主要粮⻝价格,从⽽对清代粮价的上涨有⼀个更具体的认识。

 

到了乾隆晚年,人口压力已经成为朝野共识。1793年,乾隆在上谕中表达了⾃⼰的忧虑,“生之者寡,⻝之者众,于闾阎⽣计诚有关系。若再因岁事屡丰,粒⽶狼戾,民情游惰,⽥亩荒芜,势必⾄⽇⻝不继,益形拮据。朕甚忧之! ”

 

那么,乾隆有没有解决办法?

 

二、洪亮吉的无解之题


乾隆时期,有⼀位著名的江苏学者洪亮吉,对中国⼈的问题提出了⾃⼰的⻅解。他认为中国⼈过剩造成了⽣计艰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前没有⼀劳永逸的⽅案,只有两个可以稍微 缓解压的办法。


一是天地调剂法,即靠⾃然的量如瘟疫、天灾造成⼈的⼤批死亡,以减 缓⼈。但是他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认为“⺠之遭⽔旱、疾疫⽽不幸者,不过⼗之⼀、⼆矣”,对解决⼈的迅速增⻓起不了⼤作⽤;二是君相调剂法,即最⼤限度的开发资源,政府要制定政策,刺激⽣产,发展⽣产,改进⼈⺠⽣活。洪亮吉虽然没有提出解决⽅案, 但仍然被后⼈称为“中国的⻢尔萨斯”。


清政府在“君相调剂法”这⽅⾯已经做了很多努⼒。其⼀,清政府鼓励垦荒,据统计,从顺治初年到康熙晚年,全国主要省区共垦荒地四⼗三万⼋千余顷。雍正五年,政府准许各地⼈⺠前往云南、贵州⼆省⼴⾏开垦,并给予垦荒者参加科举考试的权⼒。乾隆三⼗⼋年,政府⼜⿎励各地⼈⺠前往新疆开垦⼟地;

 

其二,清政府大力推广红薯、玉米这两种美洲作物,⽤来填饱⽼百姓的肚⼦。这两种神奇的作 物对⼟地的要求不⾼,贫瘠的⼭区丘陵坡地都可以种植,绝不挤占主要粮⻝作物的地盘。在乾隆帝的示意下,各地地⽅政府规定对于种植番薯、⽟⽶的⼟地永远免税;


其三,清政府不遗余的治理⻩河、淮河、永定河等等喜欢兴⻛作浪的河流,各省政府也都全疏浚主要河道。水灾被有效的控制,农业⽣产的安全得到了极⼤的保障;其四,清朝⼏代皇帝都恪守“永不加赋”的祖训,在“量⼊制出”的财政原则下,多次普免天下钱粮,减轻⼈⺠负担。仅乾隆⼀朝所   减免的农业税总数就有2.0275亿两⽩银——如此看来,易中天教授说乾隆是⼀个王⼋蛋的结论还有待商榷。

 

但是,正如洪亮吉所预料的,清政府的这些政策措施只能缓解人,而无法彻底解决人。其⼀, 尽管大清帝国的国土面积空前庞大,但是相对于3亿的人依然捉襟见肘。到了乾隆后期,真的是能开垦的⼟地都已经开垦了,不能开垦的⼟地也都硬开垦了,但还是不够⽤。道光年间的举⼈汪⼠铎曾说,“⼈多之害,⼭顶已禑⿉稷, 江中已有洲⽥,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箐,犹不⾜养。”根据洪亮吉的研究,平均每个⼈需农⽥ 3到4 亩,⽅可维持最低⽣活。然⽽乾隆⼗⼋年(1753),⼈均亩数才约为 3.86 亩,三⼗⼀年(1766)为 3.56 亩, 嘉庆⼗七年(1812)为2.19 亩,道光⼗三年(1833)更是降到1.86 亩,根本⽆法维持⺠众的最低⽣活标准。⽽同⼀时期的英国⼈均占有耕地10亩。



其⼆,美洲作物虽然大推广,但是根据学者吴慧的估计,从乾隆末年到嘉庆年间,它们的产量也仅仅占全国粮食产量的4.63%。侯杨方教授多次强调,“美洲作物对清朝⼈巨量增⻓并突破2亿、3亿直⾄4亿的作⽤并不⼤,养活中国数亿⼈的依然是传统作物”。这个论断其实不⽤史料证据也能推测,你想那些⼭区丘陵坡地能有多⼤⾯积?它们能种植多少番薯和⽟⽶?


⾄于兴修⽔利,可以最⼤程度的保障农业⽣产的成果,却不能提⾼粮⻝的原有产量;普免天下钱粮可以减少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提⾼⽼百姓的⽣活水平。更何况到了乾隆晚年,清政府日益腐败,地⽅政府横征暴敛屡见不鲜,地主豪强兼并土地肆无忌惮,老百姓只能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滴油,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加上⻓江、汉⽔连年溃堤,水漫千⾥,导致当地的⽼百姓要么抗租暴动,要么另谋出路。英国⻢嘎尔尼访华使团成员约翰· 巴罗记载:“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没有看到任何⼈⺠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所及⽆⾮是贫困落后的景象。”这绝对不是以偏概全。

 

在湖北、四川、陕⻄三省交界地区,有⼀⽚原始森林,这⾥群⼭起伏,⽝⽛交错,地势险要, 统称为巴⼭⽼林。这⾥⼟地贫瘠,⽓候恶劣,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想来这⾥安家落 户。但是乾隆三⼗七⼋年之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等省“贫⺠亦多携带家室,来此认地开荒,络绎不绝”,到了⽩莲教起义爆发之前,巴⼭⽼林的⼈数已经不下百万。

 

在这种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封闭的地区,聚集了如此大规模的人群,非常适合民间宗教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时,只需要⼀两个野⼼勃勃的⼈振臂⼀呼,就会有百万信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不闹个天翻地覆,⽕焚幽燕,决不罢休。乾隆皇帝⼀⽣严厉打 压⺠间宗教,为此不惜掀起⽂化恐怖的狂潮,连有传播邪教嫌疑的精神病患者也绝不姑息,⼀ 律凌迟处死。可是,乾隆帝深⽂周纳,千防万防,最终还是功亏⼀篑,⽩莲教在巴⼭⽼林建⽴ 起⼀个庞⼤的秘密宗教王国,即将卷起腥风血雨。

 

三、乾隆唯⼀的选择


解决巨⼤的⼈,消灭潜藏的动乱因素,乾隆帝唯⼀的选择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全⾯转型,与世界各国贸易,与历史潮流接轨,使⽣产发⽣质的⻜跃。

 

康乾雍三代,正是欧洲突飞猛进的时期,产业⾰命、交通⾰命、政治⾰命蜂拥⽽起,哲学、经 济、政治、科学上的新理论、新思想、新发明,⽇新⽉异。开启⼯业⾰命的英国,伴随着⽑纺 织业的发展,成千上万的的农⺠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纯农业⼈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了17世纪的50%,极⼤的减轻了农村人的压。1795年,英国政府还推出“斯宾汉姆制度”,对收入水平达不到标准的产业工人,予以财政补贴。同时,政府还积极帮助失去⼟地的农⺠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逐步完成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降低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大量的农民流入城市,使得英国出现了很多人众多的超级大城市,例如伦敦的⼈在17世纪末就已经达到了57万人,在整个欧洲⾸屈⼀指。城市的庞⼤⼈,需要附近的农村提供更 多的奶酪、鸡蛋、牛油等畜牧产品和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这就推动很多农⺠转型种植附加值 更高的畜产品和乳制品。由于畜牧业所需的⼈数有限,这就导致更多的农⺠进⼊城市,成为产业工人。而⻜速发展的⼯业,也完全可以吸纳这些源源不断涌进来的劳动。而在康乾盛世, 中国的城市化⽔平却不到7%。


⼯⼚⽣产的棉纺织品由于有规模优势,价格比较低廉,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买得起。其他的⼯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也是如此,这就使得英国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得到提高,生活水平提前进入小康。据记载,⼯业⾰命初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个普通雇⼯,⼀⽇三餐的⻝谱如下:早餐 是⽜奶、⾯包和前⼀天剩下的咸猪⾁;午饭是⾯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铃薯、⽩菜或萝⼘;晚饭是⾯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业⾰命后期,英国⼈的⽣活更是蒸蒸⽇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2.3加仑脱脂⽜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当我再看到同⼀时期中国普通⺠众⻝不果腹 的种种记载,实在是⼼潮难平。


英国普通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产的扩展和就业的增多,进⼀步消解了英国的人

 

再以美国为例,它在18世纪末偷师英国,开始⼯业⾰命。1810年,美国⼈724万,然而随着⼯业的发展,本国的劳动⼒严重不⾜。于是美国从海外⼤量吸收移民,从1820年到1910 年,美国的外来移⺠达到2792万。巨量的外来移民不但解决了美国的产业⼯⼈缺乏的问题,⽽且还带来了各种新技术,使得美国的⼯业可以后来居上。

 

结语

 

在⼀个⾛向产业⾰命的国家,数量庞⼤⽽⼜低廉的劳动⼒不但不是负担,反⽽是经济发展的助 推⽕箭。而在⼀个封闭的农业国,数量庞大而又低廉的劳动力不但不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反而是社会动乱的培养基。这个道理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为什么最近印度要在中印边界挑事? 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印度的⼈呈⾦字塔结构,⻘壮年劳动⼒占据绝对多数。印度政府如果能解决这些过剩的劳动⼒,那么印度今后的发展将不可限量,但如果印度政府⽆法为这些⼈提供充⾜的就业岗位,那么印度社会极有可能会分崩离析。


因此,印度政府觊觎中国的世界⼯⼚地位,希冀能够取中国⽽代之,为印度解决就业问题,稳定国内的不稳定因素。


当然,我们要求乾隆皇帝紧跟世界潮流,推动经济转型,这是⼀种⻢后炮的想法,作为两个世纪前的中国的领袖,他很难超越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维持统治的思维惯性,我们不能对其有过多的苛责。


而且,即使乾隆帝在⻢嘎尔尼访华之后,愿意在贸易⽅⾯放松管制,并有限的效法⻄⽅,估计也来不及了,因为此时离⽩莲教起义已经没有几年时间。莲教起义撕碎了康乾盛世的纱幕,葬送了清王朝维持专制统治的所有预防措施。我们以后⼈的观点来看,乾隆帝预防⽩莲教之类的起义,唯⼀的⽅案就是改⾰开放,学习⻄⽅,参与世界贸易。


试想,当成千上万的⼯⼚在中国拔地⽽起,将会解决多少中国剩余的劳动⼒,当成千上万运送⾕物的货轮驶向中国 的码头,将会补⻬多少中国粮⻝的缺,当成千上万的超级都市在中国如⾬后春笋般冒出,将会推动多少农村的经济作物⽣产,当成千上万的棉纺织⼯业产品流⼊市场,将会有多少中国⼈不再穿的破破烂烂、⾐不蔽体······


可惜这⼀切都只是想象,已经老态龙钟的乾隆帝坐在太上皇的椅⼦上,闭⽬默诵⻄域密咒,天雷勾地⽕,嘛哩嘛哩哄,希望能咒死⽩莲教起义的⾸领。


坐在乾隆帝旁边的嘉庆皇帝⼀脸懵逼。



来源: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

新书推介更多>>
  • 沈从文《边城》中的爱...
    作者:胡秀红 (沈从文)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人们对它评价...[详细]
  • 这3本温暖心灵的治愈系...
    1. 《蓝色咖啡馆和绿色咖啡馆》 作者: [英]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有的...[详细]
  • 名家字画赏析!!!
    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古代多用来指道德高尚者 能承担重大任务,现在多用来指以崇高的 道德...[详细]
  •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
    内容简介: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详细]
  • 不受伤,跑到100岁
      内容简介:   从20岁到100岁,上百万人受益的跑步法   跟随杰夫·盖洛威(...[详细]
  • 版权所有 海南省求是全民阅读俱乐部
    电话:0898—66196085 总编辑直线:18689817181 QQ:3281430373  琼ICP备15003435号 邮箱:hnquanminyuedu@sina.com
    技术支持:易讯天空
    扫描二维码
    下载学习通APP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全民阅读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