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频道
首页 > 数字阅读 > 阅读资讯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与湾区所需结合?听他怎么说
上传日期:2019年6月13日  浏览次数:1321

南都专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振刚,谈湾区产业布局、发展方向及人才需求

 

  张振刚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察走访过海外100多所高校。曾任华工党委副书记、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2019年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志愿填报。在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广东举全省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个人的选择如何与时代的需求、国家的需求、大湾区的需求结合起来?近日,南都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张振刚教授,就粤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方向,做趋势性的前瞻分析,并就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给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张振刚表示,考生选择专业要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相结合,与个人的学习规划和生涯规划相结合;要考虑专业的时代性、系统性、复杂性;要处理好个人特质与喜欢的关系、热门和冷门的关系、外在与内在的关系。

  A

  谈湾区人才需求

  懂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人才更吃香

  南都:可否介绍一下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趋势?

  张振刚:当下大湾区正在打造国际科创中心,这是大湾区未来的主攻方向和建成一流湾区的重要突破口。目前,珠江西岸在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像珠海的格力、佛山的美的这些传统家电企业,都在发展智能机器人。

  珠江东岸则是高新技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地,积聚了广东省大部分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所以,现在许多的创新创业中心,都聚集在东岸城市。

  在这样的产业结构和科技集群下,再通过湾区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交通基础条件建设和机制创新,将极大地推进湾区城市间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联通和融合。

  未来大湾区还会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新增很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大湾区美好的前景可期。

  南都: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造业是广东省内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去年有7万多名毕业生进入制造业,超过已就业毕业生数的15%。智能机器人也属于制造业,但它现在已属于智能制造业了。

  张振刚:是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但是,大湾区制造业的发展动力不再单纯地依赖土地、普通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而更多地在于依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于依靠信息技术、智能硬件、智能软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大湾区的制造业,正在迎接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未来大湾区的制造业,会与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更多懂大数据、懂人工智能、懂新材料、懂智能制造的高科技人才,将在这些行业发光发热,比如机械制造业会向智能制造发展、汽车业向无人驾驶、向新能源汽车发展,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南都:据《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这些新产业的就业岗位,已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如2018年毕业研究生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13167元;其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12543元;第三是软件工程,为12486元,而这三个专业恰好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所最急需的专业。对于这种市场需求,高校的专业培养方向上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张振刚:有。目前全国有160多所大学开设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大湾区层面,对这块都有很大的人才需求。

  现在大湾区的高校,已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来。比如说,在专业设置方面,已围绕“两化融合”(工业化、信息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进而强化电子、通讯、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建设,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像华工目前正在新建的广州国际校区,就围绕大湾区产业需求的新专业,将分步建立10个新工科学院及若干研究院。

  南都:您先后承担了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个是关于智慧城市的,一个是关于数据赋能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据你们的研究,我们国家对于这些方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如何?

  张振刚: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城市化率不断上升、城市社会来临的阶段,因此城市内部管理、城市之间的协同,面临着很大的机会和挑战,所以我们在智慧城市的视角下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三层次五维度智慧城市建设模型。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的战略和规划。第二个层次是市民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第三层次是城市基础条件建设和空间生态建设。

  这五个维度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怎样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来实现信息与信息、商业与商业、人与人的连接,以及人与服务、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计算机与人脑的连接,让连接和融合不断创造价值,从而让我们的社会和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幸福、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经济持续充满活力。

  比如最近广州经常有暴雨,但积水情况比前些年改善了很多,这就是通过引入智慧城市系统,在线监控到了积水点,并及时有效实现了自动排水抽水。

  数据赋能,就是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智能化辅助决策,给企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赋能,同样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有关。所以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开展相关的研究、运作、管理。

  B

  谈高等教育

  中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世界一流

  南都:2005年,你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请,曾主笔撰写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并考察走访过海外100多所高校,对高等教育有什么体会?

  张振刚:20多年来,我多次到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荷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做过访问和学习考察。我在英国赫尔大学读研究生期间,系统考察了英国的高等教育。我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专著《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的战略研究》。世界著名高校,都把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开阔学术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开展团队合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大学的核心任务来抓。

  2009年,我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该校退休的常务副校长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反复向我们介绍该校重视通过“拱顶石课程(cap-stoneproject)”,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进行系统思考,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我在英国念书的时候,好几门课程老师在第一堂课,都要先讲方法论。我还学习过一门课,叫创造性解决问题,这门课对我后来开展工作和学习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99年,我随教育部组织的学习考察团访问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其研究生院院长对我们说,麻省理工学院每天都在鼓励改变、尝试改变,只有不断适应环境而改变,增强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高校与时俱进,学科专业建设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学术支撑。2019年,中国内地有258所高校有学科进入全球前1%,有109所高校有学科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模式不断创新,高等学校努力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夯实学术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双专业、可以参加大学的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可以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还有机会到国外大学交流学习。近几年来,在我指导的研究生当中,有1/4左右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学习了双专业,有5位同学在跟我读研期间还交流到美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学习一年,有的还获得了中外大学双学位。

  在条件建设方面,中国的高校无论是实验室、图书馆建设,还是校舍、校园环境建设,都是世界一流的。20年前,我去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等高校学习访问的时候,对这些大学的建筑和校园环境十分惊奇。20年后,我再访这些大学的时候,看到的依然是过去的景象。而中国的大学,早已旧貌换新颜,一个个环境优美的新校园相继建成、一座座雄伟的新教研大楼拔地而起,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C

  谈志愿填报

  分数不理想,需做好热门与冷门平衡

  南都:您对今年考生的志愿填报有什么建议?

  张振刚:关于考生专业选择,我想可以从“做好两个结合”,“考虑三个特性”,“处理三个关系”来思考。

  首先,选择专业要做好两个结合。

  一是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了解什么是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呢?建议考生可以去学习一下国家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等,进而了解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例如,对于想要学习理工科的同学,可以去研读一下相关规划文件,了解全球工业革命新趋势,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目标、特点、技术支柱等等。此外,大湾区建设和发展,也需要大量懂经济、金融、管理、法律、传播等社会科学学科专业的人才,以及文理双修的复合型人才。了解国家的需要,了解产业和科技发展方向,对于大学和专业的选择,是很有帮助的。

  二是与个人的学习规划和生涯规划相结合。于高中毕业生而言,谈生涯规划似乎有点早。不过,许多高中毕业生对于今后的大学学习规划,还是有初步想法的。有的同学计划读完大学本科就工作了,有的同学则想继续读硕士甚至读博士。选专业的时候,可以与学习计划结合起来。例如,对于一些想读金融学专业而又一时分数又够不上的同学,如果今后有计划读研究生,不妨报考既有金融学,也有数学专业而且分数业够得上数学专业的学校。先选数学专业学习,同时辅修金融学。因为金融学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将来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再选择金融学,会很有优势。

  其次,选专业要考虑三个特性。

  一是专业的时代性。一个专业的时代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能够代表科技和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二是它有重大的社会需求。比如,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发展的重要目标。智能制造包括五个方面: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与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专业。但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不只这些,还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专业、服务科学专业等更多的其他专业。这些学科专业,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三是不断与时俱进。有些传统的专业,由于与时俱进,在专业课程开设方面新增了很多新课程新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是专业的系统性。我们常常说,大学的学习,横有多长,竖有多高。意思是基础有多坚实宽广,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才可能取得相应多大的专业成绩。在大学学习,我认为系统性强的专业对于学生打基础很重要。我大学本科在华工化工机械系学习,所学专业系统性比较强,涉及到多门学科领域。我们要学习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电工学、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原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互换性技术、化工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以及物理学、普通化学等等多学科的课程,这些课程组成了一个严密的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这为我后来学习管理学专业,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三是专业的复杂性。所谓的复杂性,就是专业学习的难易程度。在这个世界上,往往难的事情,做起来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一个专业,如果对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提炼和形而上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有很大帮助,一定是比较难学的专业,但同时往往也是很有价值的专业。例如,物理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专业。但是,如果学好了物理学,还有什么学不好的专业呢?我国好几位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大学本科就是学习物理专业的。但是,选择复杂程度大的专业,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不能勉为其难。

  最后,选择专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个人特质与喜欢的关系。有些学科专业,与个人的特质是密切联系的。虽然人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学习专业方面,往往喜欢不一定意味着胜任,何况有些“喜欢”更多是因为热门,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一些专业与个人的禀赋和特质有关。一些同学高考分数很高,报读了著名大学的某热门专业,进去学习之后,发现自己虽然有兴趣,但学习起来很吃力,甚至力不从心,以至不得不放弃而转去其他专业学习。现在大学一般都为有能力、有才华的同学提供双专业、双学位学习,以及转专业学习的机会。所以,暂时考不上自己心仪的专业,也可以考一个相关专业,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了,再努力学习取得优良成绩,转专业。

  二是热门和冷门的关系。一般来说,时代性强的专业,往往也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对于考生来说,都想去学习就业前景好、薪酬高的专业,这是很正常的想法。但是,对于高考分数不太理想的考生,不妨在报考大学和专业时做一个“热门”和“冷门”的平衡。一些大学虽然不是热门的大学,但是水平高、基础好、质量优,是不错的选择。一些专业虽然不是热门专业,但可以为考生将来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心中的理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些专业,现在不太热,但将来会热。一些专业目前比较热,将来可能就不那么热了。考生在选择的时候,要做好这方面的考量。

  三是外在和内在的关系。选择专业,重在实在,要尽量避免选择个别名字很好听,但具体课程开设与名称不太一致,与自己想学的课程不太一样的专业。同一个专业,不同大学开设的课程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在选择具体专业的时候,要对具体高校该学科的情况,尤其是师资队伍和基础条件有所研究和了解,这样选择专业就不会太盲目。相反,一些专业的名字并不是那么时髦,但专业课程丰富,系统性好,师资队伍优,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也可以考虑。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主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见习记者 周斐

新书推介更多>>
  • 沈从文《边城》中的爱...
    作者:胡秀红 (沈从文)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人们对它评价...[详细]
  • 这3本温暖心灵的治愈系...
    1. 《蓝色咖啡馆和绿色咖啡馆》 作者: [英]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有的...[详细]
  • 名家字画赏析!!!
    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古代多用来指道德高尚者 能承担重大任务,现在多用来指以崇高的 道德...[详细]
  •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
    内容简介: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详细]
  • 不受伤,跑到100岁
      内容简介:   从20岁到100岁,上百万人受益的跑步法   跟随杰夫·盖洛威(...[详细]
  • 版权所有 海南省求是全民阅读俱乐部
    电话:0898—66196085 总编辑直线:18689817181 QQ:3281430373  琼ICP备15003435号 邮箱:hnquanminyuedu@sina.com
    技术支持:易讯天空
    扫描二维码
    下载学习通APP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全民阅读网
    关闭